在插秧存活之前,苗圃應始終保持濕潤。噴灌或噴灑可用于保持高濕度。前三個星期的早晨和傍晚在苗床上噴水,濕度應控制在60%至80%之間。無論切割季節如何,插入后必須在苗床上放置塑料或無紡布拱棚以保持水分。通風應根據天氣和溫度條件進行調整。當氣溫高于25°C時,應在拱棚上蓋上遮光網(遮光率60%?80%)以冷卻和保濕,防止水分過度蒸發和陽光直射。
可以使用噴灌,滴灌,溝灌等,并且水應均勻分布在幼苗根系活躍的土壤層中。灌溉應及時和適當。特別是幼苗在發芽之前,應適當控制灌溉。只要地面處于潮濕狀態且土壤不壓實,就無需灌溉。在苗木生長快的時期,應采用多澆水,少澆水的灌溉方式。在幼苗生長的后期控制灌溉。除特殊干旱外,無需灌溉。一般來說,9月至10月不宜灌溉。越冬前用越冬水充分灌溉,以免內部水積聚,也不會外部水進入。
通常,在扦插和育苗期間不施用基肥,適當的追肥是合適的。
播種后施肥,結合耕作,將肥料均勻施于土壤,施肥量為2000-4000 kg / mu。使用速效肥料進行追肥。在幼苗行之間開溝,在溝里施肥,然后覆蓋土壤澆水。您也可以用水稀釋肥料并在兩排苗之間進行灌溉。追肥的次數,時間,種類和數量根據苗種方法和土壤肥力確定。通常,第一次追肥在6月底進行,最后一次追肥在10月初進行(不晚于幼苗生長的半個月)。追肥可與澆水結合施用硫酸銨,施用量為6.6-15
kg / mu。
除草時,我們必須掌握及早清除,少量清除和清除的原則。地面濕潤時手動除草。必須首先測試使用除草劑殺死雜草,然后再使用。除了松土和除草之外,降雨和灌溉后還需要土壤松動。土壤的疏松應逐漸加深和全面,以免損壞或壓抑幼苗。
|